找到相关内容10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宗与日本初传的禅

    禅宗流派的发展。  最澄回国后,曾作《内澄佛法血脉谱》一卷,其中分述佛教五种血脉中就有“达摩大师传法相承血脉”,并计划于比睿山筑“达摩一心戒”大乘戒坛,虽生前未成,却在弟子中广传。其中特别是弟子“慈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0057752.html
  •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

    72年。   45、黄修复撰,《益州名画录》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12册,子部118? 艺术类》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民国72年。   46、慈觉大师圆仁著,李鼎霞许德楠校,周一良审阅,《入唐求法巡礼...

    吕和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058007.html
  • 禅宗与天台宗之关系

    因而,即在光定、慈觉、智证、安然诸大师等,亦可见到很多关于达摩禅的事迹。尤其应注意的,是有一种圆顿戒与达摩一心戒的关 260页 系。然在思想方面,较之台密大成以后之真言密教的教学,至少...关系,再为叙说。 其次,应注意的,乃是慈觉大师圆仁 (七九四~八六四)、智证大师圆珍 (八一四~八九一) 、都是致力于禅宗法门的弘传。慈觉大师传,有如下的传说:谓于青州,从肃庆中受禅法的相传付法﹔在...

    关口真大撰; 通妙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2958859.html
  • 白莲宗析论(1)

    倡导净土行,元照<论慈愍三藏集书>即表达了禅教律合一的看法[34]。天台子琳“幼学于慈觉,深悟圆旨,复谒佛智裕禅师,重研心要。……一日谓门人曰:吾为首座十八年,日课莲经一部。”[35],更是位禅净教兼修...

    释印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159972.html
  • 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

    如此一处绝尘之境,故《括地志》云:“其山....灵岳神巇,非薄俗可栖。止者,悉是栖禅之士,思玄之流。及夫法雷震音,芳烟四合,慈觉之心,邈然自远。” (27)在佛教传入之前,道教就传此山有仙人居止,名为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160734.html
  • 唐人国忌行香述略

    漱口,洗手。  ——湛如《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》第343页。  从这些情况看,这是七世纪时,印度僧人赴施主斋会的情景。  日本慈觉大师开成三年(838)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亲历了扬州府台州开元寺为天台...

    梁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406139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考

    徽宗崇宁2年慈觉大师再次的增补,宋朝即做二次的增补。再者南末度宗时代的(咸淳清规),序文述及:  丛林规范百丈大智禅师已详……后人有从简便遂至循习,虽诸方  或有不同,然亦未尝违其大节也,余处众时往往见朋辈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665225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四)

    及义真弟子圆珍,亦先后入唐求法。圆仁(七九四—八六四),又称慈觉大师,日本承和五年(八三八),奉敕入唐,游学天台、长安等地,历时九年,从诸义学名僧,广学显密诸宗教义,勤修密教大法,后遇会昌法难,乃于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465541.html
  •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

    监寺外,赐紫僧人就有顺化大师、净严大师、密印大师、慈觉大师及讲经律论戒师等五人。  大定题记中提及的番僧皆冠以「党征」,表明此为当时的番姓,因为西夏人曾在这里活动并与其他民族杂居,笔者最初怀疑党征可能是...

    谢继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4067202.html
  • 世界各国的佛教(2)

    睡者;以其坐禅既久,略偃息而已。”他又述说《百丈清规》的目的,如称:“一、不污清众,生恭信故。二、不毁僧形,循佛制故。三、不扰公门,省狱讼故。四、不泄于外,护宗纲故。”从杨亿的序文,和慈觉大师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467822.html